据商务部消息,国内将打造家政服务业信用体系,并推行诚信主体“红名单”和失信惩戒“黑名单”规范,将来买家选择家政服务职员时将可参考“红黑名单”。
买家难选称心保姆
近年来,国内家政服务业飞速发展。据初步统计,现在全国共有家政服务从业职员2000多万人,每年平均增速在20%左右。但不少人在真的探寻保姆时,还是面临着如此或那样的问题。
安徽马鞍山民李日尧,家里有位80多岁的老爸爸,身患重病,因为子女不在身边,需要保姆照顾。说起这类年请保姆的历程,李日尧一肚子苦水。“目前保姆市场非常混乱,互相不如何信赖。大家请保姆,大家都是哄着保姆,就怕她生气走了,还怕她虐待老人。”李日尧说。
和李日尧不同,市民张志刚夫妇都在外忙于买卖,家里孩子没人带,不能不请保姆照顾。请来的保姆虽然是持证上岗,但同样有很多的不如意。“总感觉不是我们的孩子,她就不上心。每次大家下班回家,孩子就讲我饿。我问保姆,她说如何喂他,他都不吃,孩子一定要哄着他吃。”张志刚说。
虽然两个家庭为了照顾老人和孩子都已经换了4、5个保姆,但依旧非常难认同保姆的服务。马鞍山一位家政服务公司负责人谢文莲表示,公司需要家政服务职员全部需要持证上岗,但单凭一张上岗证,也不可以保证保姆的服务水平。
谢文莲说:“大家国内家政行业是一个起步行业,素质一定是参差不齐的,服务水平也一定不同。重点是从业职员职业道德要摆在第一位,政府要颁布一些监管政策。”
将重点建设“两个档案”
针对家政行业信用记录不全、诚信勉励、失信惩戒机制尚未打造等问题,商务部会同进步改革委等部门发布《关于打造家政服务业信用体系的指导建议》,向社会征求建议。商务部服贸司司长冼国义介绍,将来将重点建设两个档案。
一是推进家政企业打造家政员工信用档案;
二是推进商务主管部门为当地家政企业打造信用档案。
其中,家政员工信用档案内容主要包含:个人基本信息,如身份证号码、名字、性别等,来自己家里政企业的职业信息,如从业历程、培训状况、买家评价和投诉状况等,商务部和公安部提供的犯罪背景核查结果信息等。
商务部已与公安部签订协议,联合对家政员工犯罪背景进行核查,查看结果免费提供给家政企业用,帮助其打造家政员工信用档案。
家政企业信用档案内容主要包含:企业基本信息、商务主管部门提供的行政信息,其他部门提供的司法和行政信息。家政企业信用信息由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向社会公开,供买家选择家政企业时参考。
将来选择家政服务职员可参考“红黑名单”
冼国义介绍,将来还将打造和规范诚信主体“红名单”规范:将打造家政员工信用档案且无不好的信用记录的家政企业纳入“红名单”管理,引导买家在选择家政服务时优先考虑。打造失信主体“黑名单”规范,根据有关规定,对失信主体推行联合惩戒。“买家在选择的时候,自然就会有我们的选择。”冼国义说。